首页作文体裁《传承经典筑梦未来》主题征文优秀9篇《传承经典筑梦未来》主题征文优秀9篇

《传承经典筑梦未来》主题征文优秀9篇


梦想的开始,何时都不会晚。或许是你哇哇落地的那一瞬间,或许是你鬓发已白时,亦或是你的最后一刻。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传承经典筑梦未来》主题征文优秀9篇,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帮助。

关于传承经典筑梦未来征文篇一

经典像一幅幅不会褪色的画,贴在记忆迷离的墙壁上,经典陪伴着我门成长,经典中的一些句子如那山间淙淙的小溪,清亮亮地流淌,至今仍回响在我们耳边。

经典是古人智慧的结晶,经过一代代流传,经受了时间与历史的考验,最终像沙中的金子一样,被所有人喜欢。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现在,读经典、看经典、背经典已成为新时代一道亮丽的风景:从幼儿园、小学到大学,从学界到商界、文化界?读经典、学国学已蔚然成风,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情。

小时候读经典是父母的要求,总是似懂非懂的捧起《三字经》来念。最终,仅仅知道“人之初,性本善”;放下《弟子规》,也只是学会了“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但仅此一点,却让我赢得了旁人的称赞,让我小小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树立了我阅读经典的决心,让我开始坚持阅读经典,虽然这只是想取得父母的称赞而已。

再大一些,随着理解能力的增强,我才真正懂得了经典的魅力。通过努力,终于背完了《三字经》,虽然现在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但是其中的道理却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中。

后来,繁重的学习任务,过多的作业、练习题,让我渐渐丢掉了读经典的习惯。去年的一个晚上,我无意中在一本词集里看到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下子又唤起了我对经典的热爱。在阅读《宋词三百首》的过程中,我知道了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中所表现的执着;明白了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中所表现的无奈;感悟到了陆游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中表现出来的不怕打击、蔑视权贵的高尚人格和坚定不移的爱国情操?这些优美的经典词作像甘甜的泉水灌溉着我焦渴的心田,让我的成长变得美丽。

后来,我喜欢上了唐诗。《唐诗三百首》,我经常拿出来翻看。李白、杜甫等许多伟大的诗人为我们奉献了一篇又一篇绝妙之作,这是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它。

《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读点好书,读点好文章,对我们儿童的成长是很有好处的。读《论语》,与孔夫子论道;读《庄子》,与隐士谈心;再读点汉赋唐诗、宋词元曲?读书,读好书,可以净化灵魂,养心、怡性,可以回归本真的自我,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健康快乐的成长,享受着知识带给我的幸福。一路走来,我仿佛看到了一条滚滚的长河,那是中华民族的文明之河,从远古的圣贤那里,一直流进我们的心胸!

传承经典筑梦未来演讲稿600字篇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绽放青春。

蜡烛燃烧了,我们看到了它的光明;烟花爆破了,我们看到它的光彩;鲜花绽放了,我们看到它的美丽,闻到了它的芳香。然而在那光明,光彩,美丽和芳香认现的同时,它们在牺牲着自己,把光明和耀眼的美丽留给了人间。

人生是短暂的,青春更是难能可贵的。青春是人生旅途中最美好的。时光,人们总会把自己的青春利用得很好:也许你的青春是飞黄腾达的;也许你的青春是轰轰烈烈的;也许你的青春是平淡而温馨的;也许你的青春是勾心斗角的;也许你的青春是春光异彩的;也许——你们的青春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充实,而我的青春是灰暗的,孤寂的,空虚的。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是我始终坚信的一句话。也许是命中注定,让自己的青春如此绽放,对于我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也许在别人眼里,我的绽放是伟大的,会给带来美丽,可是——曾经不甘落后的我,曾经想去拼搏的我,曾经愿意自我挑战的我,现在什么都没有了,生活的车轮碾碎了我的梦想,我的毅志,只让我安于现状。为什么我的鲜花不能绽放在春天,为什么我不能和别人一样百花齐放,只是一个孤单的我,为什么上天剔给我的只是还没感受到鲜花绽放,耀眼夺目,光彩照人的幸福和自豪,却只有慢慢的枯萎,渐渐的凋零,直到落红满地,竞是如此绽放青春。

自己就像一个迷路的小孩,总是在徘徊中,不知该走哪一条路,如果就这样走下去,也许,自己将会永远的枯萎,永远的凋零,直到有一天,我也会看自己美丽的天堂,和真正的解脱了。

2023“传承经典,筑梦未来”征文篇三

五千年的浩浩文明史,如同无际的夜空,宁静、深邃,用它的博大精深包容感染着现今的人类。千年间流传不衰的那些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璀璨厚重的结晶,化作最明亮最永恒的星闪耀在深蓝的夜空,为跋涉在漫漫人生路上的行者指引方向。

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我们流传千年的经典中的智慧,令世界任何其他民族都望尘莫及。今天的人类要想生活得好,就有必要回到几千年前,向我们的祖先请教,从他们那里汲取做人的智慧。我们要投入整个生命的温度去贴近经典,才能体察宇宙之浩瀚、心灵之幽微,才能与那无量的智慧融为一体,并将它灵活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步入小学门槛,便可以翻开《弟子规》的第一页了。纵然年龄尚小,却已足够开始学习做人。从入门的经典中,我们学会了与父母孝、与兄弟悌;学会了做人要谨慎、诚信;我们开始培养君子风范,对人亲仁;懂得了“先成人,再成事”的道理……

接着,我们耳边响起了《三字经》的谆谆教诲。简短的三个字,反复吟唱,竟包罗了做人的道理、事物发展的规律以至十几个朝代的兴衰更迭……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从这里,我们开始学着以一种睿智的眼光,观察历史,观察世界……。

再大些,便终于可以推开四书的大门,一识孔孟之道。或许一开始我们还似懂非懂,只是读读背背;然而一朝开窍,多年积累便全化成无量的人生智慧,如冲过大坝的洪水滚滚涌出,令人刹那间茅塞顿开,猛醒顿悟。此时,便真正够得上君子贤人的美誉了,因为心灵已日渐成熟,境界也得到了升华,懂得了胸怀天下,心系众生,能够肩负起沉重而伟大的使命,并且不辞辛苦不求回报地完成它……“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当我们_茁壮成长的青少年_认识到了自己背负的责任之重大,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便不是遥远的梦想了!

等到历尽人世沧桑,看透风云变幻,便可以步入《道德经》那至简至朴然而至神至圣的殿堂了。短短五千字所包含的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的无可言说的含义,用一生经历、一段历史甚至是整个生命世界去诠释,都还嫌太不够!大道无形,大音稀声。《道德经》涵盖了一切的一切,然而不可体察、不可触摸、不可言传、不可继承,全凭个人领悟。如果说身体力行孔孟之道就足以达到道德境界,那么老子的天地境界,不说达到,只说理解它,都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了。

我们今天的世界,物质文明发展太迅速,迅速到我们的心灵、我们的精神世界都还没有做好准备去迎接如此日新月异的物质文明。科技的发展已经让我们拥有了足够的向外开拓的能力,可是我们灵魂聚敛、向内体察心灵幽微的能力相对来说还远远不够_甚至大大地退化了。我们需要重温千年前的经典,在对外开拓了这么久之后,换一个角度,对内探索,探索我们自己_宇宙的奇迹、物质演变的最高产物_智能生命。

暂时放下手头所谓的繁忙吧!去阅读那些经典,去发现自己、去品味人生,在成就理想事业之前,请先做好一个“人”!让经典的智慧伴你终生!

2023“传承经典筑梦未来”获奖征文篇四

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歌德

关云长的侠肝义胆、鲁滨逊的矢志不移、冉阿让的灵魂救渎。

一部部名著经典塑造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经典形象。名著是熠熠生辉,光芒璀璨的明珠;名著是扣人心弦,境界高远的天籁之音;名著是永恒不衰,薪火相传的岁月经典。不一样的名著,又不一样的感受。名著不仅能给我们升学考试带来帮助,更能拓展我们认识知识的视野,滋润我们的心灵,给我们平静、坦荡的心怀,给我们追求真理战胜困难的勇气,给我们热爱生命,拥抱生活的热情。

他们是一群因为心灵而伟大的人,在他们的行述里,生命从没像处于患难时那么伟大、丰满和幸福。

名著《名人传》中有这样一段叙述:“他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却生就一副运动家的骨骼,身材短小臃肿,外表结实。那张晚年变得病态、有些发黄的宽大脸孔,年轻时却是健康的土红色,隆起的额角宽阔无比。异常浓密的头发乌黑发亮,好像永远也不会屈于梳理,显得凌乱逆立,如同美杜莎头上的乱蛇。“―――这就是英国旅行家罗素眼中的贝多芬。贝多芬,这个光辉的名字,被世人称为”乐圣“的伟大音乐家。只要一提起他,人们联想到的,不只是他那美妙动人的音乐作品,更是他那作为一位永远不向命运屈服的斗士形象。

童年时代的艰苦生活磨练了他坚强的意志,让他比同龄人更加成熟。童年时,父亲常常使用暴力来迫使他学习音乐;少年时,他就得为生计发愁,还要精打细算挣取每日的饭资;十一岁贝多芬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时他已经是大风琴手了。当贝多芬二十五岁时,他已经被病魔所折磨了。贝多芬在困难甚至灾难中没有低下头来,而是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正是他的不屈、坚韧,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使他不断超越自我,直至走上音乐的巅峰。这对我们人生也是一种启示。

贝多芬曾经说过:“我生来就是为人类酿造琼浆玉液的酒神。是我赐予了人们精神上的热忱和狂热。”

贝多芬将思想凌驾于世界之上,无视皇族权贵,也不拘于世俗礼法,他内心的纯洁和善良注定他的行为与皇权格格不入。他制造出的音乐之所以震撼人心,正是因为他无名利倾向,更无向任何人讨好之心态,他自由地、随心所欲地驰骋于唯有音乐的天地。这就是贝多芬。

贝多芬的经历告诉我们太多太多。当我们遇到挫折困难时,是不是像贝多芬一样百折不挠、坚强不屈呢?《名人传》给了我太多太多;名著给了我们太多太多!

名著就是这样,当你苦恼的时候,他是闪亮的灯火,照亮人生的方向。

名著的魅力等着我们去探索。让我们品味书香,诵读经典,感受名著的魅力吧!

关于传承经典筑梦未来征文篇五

不满五岁,我就开始阅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那时的我很天真,只爱看热闹,不会思考。喜欢仁义的刘备、英勇善战的关羽,还喜欢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现在我再读一遍,感受更深了。我知道了读《三国演义》主要看各实力人物是如何团结、笼络和使用人才,以及战场上的随机应变,斗智斗勇。

《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我最敬佩三个人,其中有一人,便是曹操。书中有个叫董卓的人,非常残暴,大家都恨他,可对他又没有办法。为此,大臣们常聚在一起哭。有一天,曹操突然站出来,对大家说:“你们这样哭,就是哭到明天,也不能把董卓哭死。我愿意去刺杀董卓。”说罢,便拿了一口宝刀去找董卓。来到董卓家里,董卓正背对曹操躺在床上休息。曹操拔刀就想行刺,恰巧董卓从镜子里看见了曹操这个举动,立马翻身坐起,呵斥道:“你想干什么?”曹操一见情况不妙,突然急中生智,跪在地上,对董卓说:“我这里有一口宝刀,前来送给丞相您。”董卓听后满心欢喜,叫人牵来一匹好马,赐给曹操。曹操骑上好马,一溜烟儿跑了。曹操就是这么机智勇敢!曹操不但会用兵打仗,还会作诗赋词,著名的《观沧海》、《龟虽寿》都是他的杰作。

还有一个人也使我佩服。这个人就是赵云。赵云英勇善战,无人能敌,是诸葛亮最欣赏的大将军。长坂坡大战,赵云冒死将小公子阿斗、甘夫人救出,立下了汗马功劳。后人有一首诗,赞扬赵云的勇猛:“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诸葛亮是我最敬佩的人。他上知天文,下通地理,能说会道,随机应变。有关他的故事很多,如: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空城计等等。诸葛亮的文章《出师表》十分有名,其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诸葛亮一生最好的写照。

读完这本书,我感受颇多。一个国家、一个人,要想成大事,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而且还要明辨是非,要学会听取他人的意见。读这本书,不但让我的生活变得丰富,而且还让我了解了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

《三国演义》值得一读!

传承经典筑梦未来主题优秀征文篇六

漫漫人生路,有欢乐与悲伤,有成功与失败,它宛如一本含意深刻,图文并茂,让人不得不细读的书。

人生如同一本充满活力的书,儿时在村口的大槐树下,伙伴们各自拿着自己的玩具,我拿着自己心爱的玩具小车和那些亲密的伙伴玩耍、嬉笑。那时的我们如同太阳刚刚升起的一刹那,充满活力与生机。每当回忆起那些场景,我就又重温了儿时的自信与活力。

人生如一本充满困难的书。时间在流逝,我们在长大,以前有父母的双手搀扶,现在却要靠自己。在一次女子1500米比赛中,我主动报了名,但比赛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在即将到达终点的那一刻,体力严重透支,我想放弃,但是我不甘心这样失败,咬紧牙关奋力向前,虽然领奖台没有我,但是我深深体会到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敢于迎接的人才有机会走向成功。

人生是一本充满温馨的书。妈妈繁琐的唠叨声,爸爸严厉的批评声,同学亲切的鼓励声,朋友忠恳的告诫声……让我走的更加从容、自信。尤其是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记得为了迎接全县中学生球类运动会,披着清晨的星光,傍晚的红霞,我们艰苦的训练,汗水湿透了衣衫。可是,我受伤了,不能去参赛,那天失落的心情让我这个“哺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亲亲我的妈妈》,翻开了这本书,一种熟悉的感觉涌了上来。

传承经典筑梦未来主题征文篇七

读了十余载的诗书,难免也学着许许文人墨客为经典下下定义。不知觉地也沾上了几分死读书的浑气,别人说的经典与我无关,经典与我的相遇一定是第一次翻开一本书的第一页,那本书带给我的一种耐心,鼓动着我慢慢品读它的味道。

经典容易让人掉泪,不错,正如巴金所说,我落了泪,但是我落泪之后却感到一阵舒畅,同时还觉得有一种渴望,一种力量在我的身体里产生了,我想做一件事情,一件帮助别人的事情,我想找个机会不自私地献出我的精力。这就是经典的力量,经典是对这个社会有所启迪的。

阿Q是一个经典,我想鲁迅这个“男人”,难以忘怀自己的寂寞与怒意,在自己的世界中自我拉扯,要不怎么就造就了阿Q这么经典矛盾拉扯的形象呢,阿Q质朴愚昧又圆滑无赖;率真任性又正统卫道;排斥异端又向往革命;憎恶权势又趋炎附势;蛮横霸道又懦弱卑怯;敏感禁忌又麻木健忘。是因为封建社会对人造成心理的畸形影响,充满奴性的中国人民和冷漠、无反抗、麻木的封建思想。一个小小的阿Q,我们能感受到中国农民水生火热的苦难。

经典是对现实有所教益的。我一直很欣赏阿Q的精神胜利法,乐观的面对生活。我想,与其这么多大学生抱怨就业难,工作苦,不如回到书本,品品啊Q的精神胜利法,放低自己的位置,感谢每一缕阳光。但是我想,经典最后阿Q的死是最好的结局,我们哀其不幸,却远远地怒其不争,他把精神胜利法最为对生活的妥协,阿Q短暂的一生太苦,太悲,这种悲哀是全人类的悲哀,是一个可怜生物之群的缩影,这个民族也必定也是悲哀的,我想经典阿Q还是活在书里的好。

我想,没有经典作品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民族,有了伟大的经典作品,我们却没有去保护,去热爱,去阅读的民族是最黑暗最无望的民族。

现在,我们的科技日新月异,大量的新型媒体使纸质的图书失去了市场。人们快节奏的生活中容不下慢节奏的阅读,缺失了现实的动力,一些原创者灵动的源泉也逐渐枯竭了。我想,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人文安静的大环境,而我们缺少也正是我们内心的平静和生活纯朴的快乐。

微博上有一句话觉得很赞,钱可以决定你旅行的远度,心决定你旅行的高度。我想,所谓品读经典需要的我们心灵所达到的境界。心静,读书。

传承经典筑梦未来演讲稿2000字篇八

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学生们:

大家好!

大家知道在两千年前,希腊的科学家也好,古埃及的科学家也好,中国的科学探索和科学观测者也好,都对宇宙有很多认识的。但是我们的宇宙,还是非常非常复杂的,我们现在还有很多东西不了解。我们现在是在欧洲的起源的地方,在希腊。我也有幸在1985年的时候,被送到了欧洲空间局去学习。

大家知道哈雷彗星,这个哈雷彗星呢,每76年回归一次,就是每76年会飞到离太阳最近的地方。那么为了1986年回归,欧洲空间局就研制了一个卫星计划去探测这个哈雷彗星,叫“乔托”。“乔托计划”传回来的图像,最开始是个小亮点,然后呢,慢慢越来越大,越来越大。探测器离这个彗星最近的时候,大概只有几百公里。在这之前,没有人看到过彗星是个什么东西,它为什么会拖个彗尾,那么这次探测就把这些问题,全部都揭开了,大家心情都很激动。所以你想作为一个年轻人,当时我才二十几岁,你就感觉人类在探索自然的过程当中,这样一种不断地在发现的感觉真是非常好。那么当时我们中国没有科学卫星,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讲,我就觉得这个空间科学太吸引人了。因为我们现在仰望星空,必须要有技术手段。所以这个探测器当时的这些探测结果,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触动。

我还是想跟大家讲一讲为什么中国一定要搞科学卫星呢?有很多人都说这个科学它也不能用啊,你发现了那么多东西,你们是挺感兴趣的,你们发现了,但是对国家有什么好处啊?恰好我们在希腊,我们回想一下,两千多年前,三千多年前,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阿基米德,这些科学家,他们思考天空的时候,思考宇宙的时候,也没有想到要用什么,对吧。我们中国历史上也有过很多早期的发现。中国是最早记录太阳黑子的国家,哈雷彗星的回归,每一次回归,中国连续记录了28次,一直到1910年。那么中国还发明了指南针,在明代初期,我们是最早派船出海的。郑和带着一个非常大的团队,当时中国的这个航海的技术是全世界最高的,可以一直走到非洲的东海岸。那为什么当时中国人,也做一些基础的探索呢,也看天呢?就是因为当时中国还是世界上比较富的国家,国家有钱,就有可能资助一些这样的基础研究。你说它没用,是没用,但是如果我们只局限于有用没用的话,就不能代表人类来做事情。

中国现在已经很富了,中国是全世界gdp(国内生产总值)第二大的国家,也可能到了2030年,中国就是全世界最富的国家之一。那么这样一个国家,你能不为人类做些探索吗?中国现在的高铁是全世界最长的,高速公路是全世界最长的,钢产量是全世界最多的,互联网的用户是全世界最多的,但是如果我们看看,我们现在的科学知识啊,我们中学的课本,大学的课本,里面出现的这些理论的名字,从阿基米德、欧几里得开始,全部都是欧洲人和美国人的名字,没有中国人的名字。难道我们不应该做些贡献吗?如果我们做些贡献的话,在基础科学做出突破的话,一定要有重要的工具,那么放卫星就是其中一个。空间科学它的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要做基础科学的突破。

那么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做基础研究,都在发现,所以基础科学的问题,空间科学的问题,一定是全世界的合作。就单对欧洲来讲,我们和欧洲空间局,建立一个对话的机制。每年对话一次,你在做什么,我在做什么,咱们能不能共同做些什么。我们从“双星计划”以后讨论了10年,一直到最近我们才确定再跟欧洲空间局联合做一个计划。这个计划呢,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smile”微笑,这个“smile计划”是想把一个x射线的照相机放到太空当中去,对地球的磁层进行成像。这个计划是在中国和欧洲之间的一个最紧密的合作,我们紧密到什么程度呢?我们这个卫星有两部分,科学仪器的部分由欧洲来负责,服务的部分由中国来负责,然后这个卫星做好了以后再拿到欧洲来做实验。做完实验以后放到一个欧洲的火箭上去,在南美的库鲁发射场发射,所以就变成了一个紧密合作的一个空间计划。这样的计划,我们希望在未来进一步地推动。我们希望到2030年,我们国家的科学卫星一定能够产生出最好的结果。那个时候,我们的年轻人再读教科书的时候,可能有一些基础理论的最新的发现,是以中国人的名字来命名的,那么这就是我们现在工作的目标。

我带了几本书,《寻找暗物质》,执笔的这个人,是新华社的一个记者,她不是搞科学的。这个记者,她到了我们这个发射场的实验队里面,跟每一个做仪器的人去讨论,直到把她说懂了,她理解了,她才写了这本书,所以这本书是很浅显,非常好。第二本书呢,就是我想给大家介绍,叫《callingtaikong》。这个taikong就是中国的太空,就是space,这个字就被所有的英语国家接受了。那么callingtaikong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希望能够去给太空打个电话也好,去呼唤一下也好。我们现在刚刚起步,要想理解太空到底是什么,我们必须做一个长远的规划,这个规划主要的目的,就是让中国人也参与进科学探索当中。我想特别是带给我们今天在座的青年人,作为你们了解我们在做什么的一个起点。我想在座的年轻人肯定也会非常感兴趣,那如果你们感兴趣的话,欢迎你们加入到空间科学研究的队伍当中来。我今天的讲演就到这,谢谢大家。

阅读经典筑梦未来征文篇九

国学是什么?

国学对于我们现代人或许有些陌生了,但一谈起儒家,大家几乎都知道。

但儒家的确与国学有关。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国学是指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管宁和华歆两人各有所异,管宁不在乎荣华富贵,把心思都用在钻研学问上,可华歆就很羡慕有权势的人。管宁认为华歆与他不是同种人,于是割席断义,断绝了他们之间的友谊。实际上,我们也需要长时间观察自己的小伙伴们,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日久见人心。

国学经典,实在堪称传统文化的精华,儒家才能在我们国家源远流长,根深蒂固的原因,给我们后世无穷无尽非物质的的文化遗产,令我们望尘莫及呀!

大家所知的“兄弟折箭”,“父子骑驴”,“雪中送炭”……常为人津津乐道。古人创作了成语,字词,还有文言文呢!

“学者如禾如稻,不学者如蒿如草。学不尚实行,马牛而襟裾。”我们要做禾稻,不要做蒿草,努力学习,积极向上,成为真正的有用之才,否则只能像蒿草一样沦为当柴烧。学习了道理而不按理行事的人,就像穿了衣服的牛马一样,依然改变不了基本性质。唯有按道理和自己的睿智的主见来做事,我们才会不适得其反。“进步,意味着目标不断前移,阶段不断更新,它的视野总是不断变化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帮助别人,应当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我们不能做高调的慈善,不做乱帮助的人。酒醉后,再添酒还不如不添;口渴时,喝一口水好像甘甜的露水一样甘醇。

国学并没有从我们身边消失,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与我们相见。我们品读着国学经典,做有国学的人,我们需要不断努力,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过自己的人生。这就是经典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