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句子带有介词的句子语文(274条)带有介词的句子语文(274条)

带有介词的句子语文(274条)


1、5谤: bang ①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②毁谤,诽谤。《史记?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2、① 何不 试之以足 ?(用脚试试)

3、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担负,承担)

4、哀公曰:“弟子孰为好学?”(《论语·雍也》)——哀公问:“学生们哪一个算是好学呢?”

5、①许子 奚为 不自织? (为什么?)

6、①吾妻之美我者.和我也(认为我美)

7、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8、② 不豫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9、I didn’t go to school yesterday because I was ill.

10、③ 公将尝膳。姬曰:“所由远也,请使人尝之。“尝人人死;食狗,狗死;(使人常膳)

11、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诗经·豳风·伐柯》)

12、一是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前边。例如:

13、这篇论文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和中国经济发展相关的世界经济走势作了深入探讨,令人耳目一新。

1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教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15、朗读《桃花源诗》,体悟其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16、由连接代词who,whom,whose,what,which和连接副词when,where,how,why等引导的宾语从句表示“谁,谁的,什么,哪(个,些),何时,何地,怎样,为什么”等等特殊疑问句的意义。除了连接词及被修饰的词提前以外,宾语从句用陈述句语序。

17、③ 烈山泽而 .(放大火烧) 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缩小,变弱)

18、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刘邦说:“现在已经出来,没有告辞,那么办呢?”

19、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问,拜访) ——《出师表》

20、情态动词must一般不用于过去时,但却可以用于主句是过去时的宾语从句中。

21、高帝曰:“得无难乎?”(《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汉高祖说:“(拟定朝廷礼仪之事)只怕是不容易吧?”

22、师:桃花源真美啊,它既是一幅绝美的画卷又是一首动人的曲子还是一部风光旖旎的影片!仙境般的桃花源真的存在吗?从哪里可以看出?为什么?

23、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新注四书白话解说》)——与其有聚敛民财的臣,宁可(还不如)有偷盗的臣。

24、6暴:一pù ①晒。《荀子?劝学》:“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②暴露。苏洵《六国论》:“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③显露。张溥《五人墓碑记》:“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

25、参佐无不被系束。(《世说新语·桓南郡好猎》)

26、②砍伐:后因伐木,始见此山(梦)坎坎伐檀兮(伐)

27、④看见句中有“堪”“请”“诸”等文言词语,检查是否是重复赘余。

28、姜氏何厌之有?(《郑伯克段于鄢》)——姜氏有什么满足呢?

29、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部队(因长途行军)筋疲力尽,郑国又有了准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

30、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对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的徐公比,谁漂亮?”

31、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这就是世上不能流传(石钟山命名)的缘故。

32、8 till /until 直到

33、ever if, even though. 即使

34、5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违背,背弃)

35、 当先行词既有人,也有动物或者物体时

36、⑥顺从,听从: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烛)

37、⑦看见句中有虚词,要特别注意虚词赘余。

38、《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

39、 whose 通常指人,也可指物,在定语从句中做定语,译成 ”...的“

40、 so…that 如此…以至于

41、② 外连衡而斗诸侯.(使诸侯互相争斗)

42、王曰:“取吾璧玉,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说:“秦王如果拿去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呢?”

43、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 之战》)

44、③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

45、劳之不图,报于何有?(《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没有想尽什么劳力,对报答来说,又有什么呢?

46、表反问的固定结构常见的有:何……之有、何以……为、何……为、不亦……乎。例如:

47、 when指时间,在定语从句中做时间状语

48、二bào ①猛烈。蒲松龄《促织》:“屡撩之,虫暴怒。”②突然,猛然。《吕氏春秋?察今》:水暴益,荆人弗知。”③暴躁,急躁。《孔雀东南飞》:“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雪。”④凶残,残暴。《史记?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⑤欺凌,侵害。《世说新语?周处》:“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⑥祸患,祸害。纪昀《唐翁猎虎》:“近城有虎暴。”

49、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凭你的力量,竟不能削平魁父这座小山,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50、6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失败)

51、太史公曰:“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史记·李将军列传》)——太史公说:“《传》(论语·子路篇)说:‘在上位的人本身行为正当,不发命令事情也行得通;如果在上位的人本身行为不正当,即使下命令也没有人听从他。’说的这不正是李将军吗!”

52、先王之所以为法者,民也。(《吕氏春秋·察今》)——先王制定法律的根据,是老百姓。

53、③碎片化阅读能带给人大量的信息,同时还有快速、及时、交互以及充分利用零碎时间。④但是碎片化阅

54、师:有人说《桃花源记》体现了作者消极避世的思想,有人说《桃花源记》体现了作者积极的理想追求,你怎么看这个问题?(还是要结合作者生平经历、思想性格、志趣爱好及本文写作的背景进行理解评判)

55、② 黔无驴,好事者船载以入.(用船)

56、省略介词宾语。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

57、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之战》)

58、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羽本纪》)——汉王笑着推辞说:“我宁可斗智慧,也不能较量力气。”

59、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

60、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

61、15毕: bì ①打猎用的有长柄的网。又为用长柄网捕捉。《诗经?鸳鸯》:“鸳鸯于飞,毕之罗之。”②完毕,结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③竭尽,终尽。《列子?愚公移山》:“吾与汝毕力平险。” ④副词,全,都。林嗣环《口技》:“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62、学生已经接触过游记类散文和叙事性等散文,形成了相关阅读这类散文的能力,可引导学生进行能力的迁移帮助学习本文。如游记散文往往以“行踪”为线索,本文就有这个特点。

6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64、一是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提前。例如:

65、至丹以荆轲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到了太子丹,用派荆轲行刺作为计策,这才招致祸患啊。第二,在“……以(之)为……”、“以……为……”句式中,“以”是动词,“认为”的意思;“……为……”是主谓词组,作“以”的宾语。这种句式,相当于“认为(觉得)……怎么样”或“认为(觉得)……是……”。

66、布衣相与交,无富厚以相利,无威势以相惧也,故求不欺之士。(《五蠹》)——一般平民互相交友,既没有财产来彼此贪图,又没有权势用来彼此威胁,所以他们要找忠实不欺的人(做自己的朋友)。

67、10悖: bèi ①违背,抵触。《左传? 之战》:“勤而无所,必有悖心。”②叛逆,背叛。《史记?秦始皇本纪》:“殄媳暴悖。”(殄:消灭)③谬误,荒谬。《吕氏春秋?察今》:“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④昏惑,糊涂。《战国策?楚策》:“先生老悖乎?”

68、④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翅一样)

69、宾语前置。宾语前置相当多见,有几种情况。一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

70、2按:àn ①用手摁压。《梦溪笔谈?活板》:“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②抚,握。《五人墓碑记》:“缇骑按剑而前。”③控制,抑止;放下。《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④查看,巡察。高启《书博鸡者事》:“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⑤核查,查验。张溥《五人墓碑记》:“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按语”即本此义。

71、④夸耀: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屈)

72、表测度的固定结构常见的有:得无……乎(耶)、无乃……乎。

73、① 命子封帅 车-- 三百乘 以伐京。

74、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蒲人、狄人,余何有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除掉君王的敌人,瞧着力量去办,我有什么舍不得(杀)呢?

75、1 宾语从句的连接词后加陈述语序(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76、此为何若人?(《墨子·公输》)——此人是怎么样的人呢?

77、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前出师表》)——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

78、 当先行次受such, the same修饰时,常用as

79、⑤需要看到,疫情的冲击只是短期的,对相关产业来说,把控住机遇、摸清楚规律,才有可能推动行业螺

80、出人意料的是,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地稳定了。

81、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82、阻而鼓之,不亦可乎?(《子鱼论战》)——(利用敌人在地形上)受困的机会向他们发动进攻,岂不是很好吗?

83、与其害于民,宁我独死。(《左传·定公十三年》)——与其对民有害,宁可我一个人死去。

84、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哪里用得着飞到九万里的高处再向南飞呢?

85、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史记·魏公子列传》)——有敢替魏王的使臣来通报的,处死。4.门下有毛遂者。(《史记·平原君列传》)——门客中有个叫毛遂的人。

86、③ 沛公 北向坐,张良 西向待。

87、若先生与百姓何?(《国语·周语》)——对先生与百姓怎么样?

88、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孔子说:“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对于我来说,又有什么呢?”

89、because语势最强,用来说明人所不知的原因,回答why提出的问题。当原因是显而易见的或已为人们所知,就用as或 since。

90、 as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可放在主句之前,或者主句之后,甚至可以切割一个主句;

91、强调两个动作同时进行,并表示对比时

92、2 当连接词本身又是宾语从句的主语时,后面直接加谓语动词

93、满座宾客)以为妙绝。(《口技》)——(满座的宾客)认为它(口技)奇妙极了。(按:“以为妙绝”,即“以(之)为妙绝”,原句省略“以”的宾语“之” 。)

94、⑧特指“跟(向)……学习”: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

95、 when 当…的时候(一般情况下:主将从现)

96、①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地里产出的粮食) ②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埋伏的军队) ③ 审容昧之易安.(容昧的小屋)

97、④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 或欺 。 (莫欺之)

98、中国科学院最近研究发现,喜马拉雅山冰川退缩,湖泊面积扩张,冰湖溃决危险性增大,引起了研究者的

99、⑤ 王贪而无信, 唯蔡是感 。(感通憾怨恨)

100、4……诸侯皆有以镇抚王室》(《左传·昭公十五年》)——……诸侯都有办法拿来镇定安抚王室。

101、由从属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表示陈述意义,连词that常可被省略。例如:I hope (that) they will have fun. Mary said that she felt sleepy.

102、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103、①疾病,生病: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孟子)

104、12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必然,必定、一定)

105、① 吾得兄事之.(把他当作兄长来对待)

106、 be +形容词+ of。of后接表对象或目标的词,这类短语有很多:

107、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听到过许多道理,便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知道得多,说的就是我啊。

108、曰:“今日之事何如?”(《项羽本纪》)——樊哙问道:“现在的情况怎么样?”

109、1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事,事故)

110、③我无 尔诈 ,尔无我虞。 (无诈尔…)

111、①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

112、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墨子·公输》)——我知道怎样抵御你的办法了,我不说。

11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114、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左传·隐公元年》)——《诗经》里说:“孝子的孝是没有穷尽的,永远把它留给你这样的孝子们。”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115、②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 虞虢之谓 也。

116、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对不起,辜负)

117、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现在先生在我的门下为客整整三年了,左右没有什么人谈论的,我也没有听到什么,这可见先生没有什么擅长的。

118、1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得到,获得,与“失”相对)

119、省略宾语。有动词宾语的省略。例如:

120、 If it doesn’t rain tomorrow, we will go hiking.

121、③ 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

122、④ 张本而节用,则天下不能贫(使之张,使之贫)

123、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荀子·天论》)——观望等待时机,哪里比得上顺应并利用它呢?

124、省略谓语。与现代汉语比较,文言中谓语的省略较多见。例如:

125、①然而不王者,未 之有 也。 (未有之)

126、② 选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束之.(使之束)

127、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栖会稽》)——如今君王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到了这种地步才寻求有智谋的大臣,恐怕太晚了吧?

128、争取课内外各种机会多练习英语

129、 由sinc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

130、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苏沟《六国论》)

131、与其饥死道路,为群兽食,毋宁毙于虞人,以俎豆于贵家。(《中山狼传》)——与其饿死在路上,被别的野兽吃掉,还不如死在猎人手中,把我放在贵族家的食具中当食品。

132、① 驴不胜怒蹄之. (用蹄子踢) ② 左右欲刃相如. (用刀刃杀害) ③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识水性,游泳) ④ 客初至,不冠不袜.(戴帽子,穿袜子)

133、① 序八州而朝同列.(使与它同的诸侯来就拜)

134、 若介词放在连接代词前,连接代词指人时用whom,不可用who或者that;指物时用which,不能用that;连接代词是所有格时用whose

135、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勾践栖会稽》)——与其杀死这些人,不如得这个国家。

136、加强朗读训练,提高诵读能力。

137、学生年龄都在十三四岁,年龄尚小生活阅历较少,特别是他们对陶渊明所处的时代以及他个人的生活经历了解不多,因此要感受作者美好的社会理想及本文深刻的主题思想有一定的难度。

138、⑤看见句中有并列短语,检查是否患“意义包容症”。

139、③看见介词短语,检查是否缺少与之搭配的名词。把介词短语单独抽出来,读读看是否完整,警惕定语掩

140、①一份对象大多以在校大学生为主的调查问卷显示,②碎片化阅读成为最受年轻人喜欢的阅读方式。

141、⑤ “许子冠乎?”曰:“冠。”曰:“ 奚 冠?”曰:“冠素”。

142、①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 何求 。

14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

144、与人刃我,宁自刃。(《史记·鲁仲连列传》)——与其让别人用刀子杀死我,宁可自杀。

145、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146、②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47、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羽本纪》)——(项庄)说:“君王与沛公共饮,军营中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拿来作乐,请让我舞剑助兴。”

148、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如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乎?(《晏子使楚》)——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该不会是(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吧?

14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50、of+名词构成的词组:of age成年, of choice精选的,of course当然,of late最近,of name有名的,of oneself自动地,of purpose有意地,of use有用,of values有价值的。

151、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

152、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童区寄传》)——与其杀死这个孩子,哪如卖掉他?与其卖掉而分得利益,怎么赶得上我独得利益呢?

153、 当先行词前面有who, which等疑问代词时

154、⑤ 学 恶乎始 ? 恶乎终 ? (从哪里?)

155、2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旧,与“新”相对)

156、④合纵: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

157、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揠苗助长》)——宋国人有个担心庄稼长得太慢就去拔苗助长的。

158、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张溥《五人墓碑记》)

159、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160、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

161、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162、诗曰:“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兮!” 此之谓也。(《庄子·天论》)

163、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项羽本纪》)——估计大王的兵力能够拿来抵挡住项王吗?

164、7臣之所好者,道也(道理、规律) ‘

165、②庸俗,浅陋: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166、判断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方法: 准确判断先行词在定语从句中的成分(主、谓、宾、定、状)

167、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心得,收获)

168、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礼仪,与其奢华过分,宁可(倒不如)俭朴;丧事,与其治理的完备,宁可(倒不如)哀戚。

169、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170、 Since everybody is here, let’s begin our meeting. 既然。。。

171、 why指原因,在定语从句中做原因状语

172、 that 指人时,相当于who或者whom;指物时,相当于which。在定语从句中做主语或者宾语,做宾语时可省略。

173、是之谓政令行。(《荀子·王霸》)

174、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一定要把长安君当作人质,才肯出兵。

175、② 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把…当作父亲来对待)

176、提主干。进行语法分析,理清主干,查看修饰成分,从内容上准确识别成分残缺。

177、与其……宁……”和“宁……无(不)……”

178、①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是白骨长肉)

179、 such…that 如此…以至

180、百多年的历史,明清两代尤为兴盛。疍歌以清婉嘹亮、_____为特点。婉转悠扬的疍歌,曾经是广州古城一

181、……有所……”、“……无所……”

182、譬如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列传》)——这好比是把肉投给饥饿的老虎一样,有什么功效呢?

183、②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秦国承担理曲)

184、to+名词构成的词组有:to a degree在某种程度上, to date到现在为止,to one’s feet跳起来,to one’s mind照…看来, to one’s surprise使…吃惊,to one’s taste符合胃口, to oneself独自享用, to order定做,to the letter不折不扣地, to the point中肯地。

185、9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走路、赶路)

186、 where指地点,在定语从句中做地点状语

187、沉鳞竞跃()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88、与不同好,如何?(《左传·齐桓公伐楚》)

189、8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不知计所出耳(表轻微转折)

190、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愚公移山》)

191、②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荔湾渔唱”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19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例如:

193、还可以表示从句动词的动作在主几句动词的动作”之前 “或”之后“发生。

194、①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195、归纳本课须积累的文言字词和句式。可以采用由学生边说边做笔记老师边板书的方法完成,或者用幻灯放映出来。(启发学生养成逐步积累的良好习惯)

196、 当形容词被the very, the only 修饰时

197、③ 村中少年 -- 好事者驯养一虫。

198、③ 操军方连船 ,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使曹军逃跑,有路之?走(之))。

199、 当先行词被形容词最高级修饰时

200、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而浅陋的人竟用斧头敲打石块来探求命名为“钟山”的原因,还自以为得到了它的实情。

201、五色交辉()2、四时俱备()

202、堂下得微有疾臣者乎?(《韩非子·内储说下》)——堂下莫非有厌恶我的人吧?

203、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论语·颜渊》)

204、 as soon as 一…就…(一般情况下:主将从现)

205、5君安与项伯有故(老朋友,引申为交情)

206、which 指物,先行词为物,在定语从句中做主语或者宾语,做宾语时可省略

207、王曰:“六国之后君,吾不能封也。远世之王,于我何有?”(《孔丛子》)——(陈)王说:“六国的后代,我是不能封他们为诸侯的。那些远世的国君,对于我来说,又有什么关系呢?”

208、宾语从句的时态呼应:“主现则从任,主过则从过,客观真理一般现”

209、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具备)

210、when=and then; at that moment (正在那个时候)

211、③齐等,同等。 如: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212、成反复思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成名反复思量,只怕是(岂不是)给我指点捕捉虫的地点吧?

213、晓雾将歇()4、夕日欲颓()

214、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本纪》)——项王笑着说:“老天要灭我,我还渡江做什么呢?”

215、 as 在…的同时;一边…一边…

216、短语:是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

217、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

218、如……何”、“奈……何”、“若……何”

219、当主句是现在时或将来时的时候,宾语从句可以用所需要的任何时态。

220、 whom 指人,先行词为人,在定语从句中充当宾语,常可省略。

22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前出师表》)——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盛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灭亡的原因。

222、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疏通文意。

223、be+形容词+on的词组:be dependent on依赖, be hard on对某人苛刻,be impressed on对…印象深刻, be keen on渴望, be strict on对…严格。例如:

224、④ 适燕者,北其辕,适楚者,南其辕.(使其车辕向北,使其车辕南)

225、 It is …since 从….以来多长时间了

226、①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年人) ② 犹不能恃无功之重.(尊贵的地位) ③ 倚南窗口寄傲.(自得的心情)

227、吾侪小人皆有阖庐以辟燥湿寒暑。(《左传·襄公十七年》)——我们这些小人物都有一个住屋用来避干湿冷热。

228、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韩愈《师说》)

229、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知识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

230、当先行词是anything, everything, nothing (something 除外), few, all, none, little, some等代词时,或者是由every, any, all, some, no, little, few, much等修饰时

23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如果您放弃郑国,让它存在,以郑国为秦国东边道上的主人,秦国的外交人员经过郑国,郑国可以供给他们所缺少的粮食,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232、② 有席春天下,仓举宇内,囊括四海.(像席子)

233、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项羽本纪》)——刘邦说:“(他)比起您来年纪谁小谁大?”

234、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羽本纪》)——希望大王赶紧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等汉军到了,没有什么可拿来乘渡的。

235、②使跟随: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236、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淝水之战》)——如果秦军从淝水岸边稍向后撤,使晋军得以渡过淝水与秦军决一胜负,这岂不是很好吗?

237、 It is …+before…(。。。才。。。)

238、余以为周之丧久矣,徒建空名与公侯之上耳。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欤?(柳宗元《封建论》)——我以为周王室事实上老早就灭亡了,不过在诸侯之上保存个空名罢了。这恐怕是诸侯强盛,好比尾巴大了便摇不动的弊病吧?

239、④曷为 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 (为何?)

240、①武器:收天下之兵 —《过秦论》

241、①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242、一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

24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能不有所不同吗?

244、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规律)——《师说》

245、识记生字词,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通译全文。

246、Even though I didn’t under a word, I kept smiling. 尽管

247、 (广西柳州市 2020 届高三毕业班 4 月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248、用“者”或“也”表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249、6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但是)

250、 ___she is young, she knows quite a lot.

251、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逍遥游》)——而彭祖是今天独以长寿闻名于世,众人要比彭祖,不也感到悲哀吗?

252、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背东西,以背载物)

253、连接代词:who、which、whom、whose、that

254、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氏之世。”此之谓也。(《孟子·离娄》)

255、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

256、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57、 As you are in poor health, you should not stay up late. 既然。。。

25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孔子说:“学到了知识,再按一定的时间温习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道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恨,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259、4……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童区寄传》)——……做两个人的僮仆,哪如做一个人的僮仆呢?

260、孙叔曰:“进之!宁我薄(通‘迫’),无人薄我。”(《左传·宣公十二年》)——孙叔说:“进军!宁可使我们的军队逼近敌人,不让敌军逼近我们。”

261、③由,自: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262、③军队:而秦兵又至矣《六国论》 吴起……制其兵《过秦论》

263、孰知道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谁知道赋税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

264、6 万,占总人口的 17.7%,老龄人口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65、⑤堂房亲属:谢安, 字安石,尚从弟也(《晋书》)

266、 (河北省 2020全国卷Ⅰ高考压轴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练习题。

267、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68、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曹操《举贤勿拘品行令》)——现在国家只怕是有高尚品德和才能的人才流散在民间?

269、近日,深圳一名年仅 35 岁的外企女白领突然猝死于深圳地铁的台阶上的相关报道,引发了人们对职场白

270、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271、君反其国而私也,毋乃不可乎?(《礼记·檀弓》)——您一返回国家便有了私心,这样做恐怕不可以吧?值得一提的是,“无乃……乎”切忌用“不是……吗”去对译,因为在古汉语中,“无乃……乎”表示委婉商量的语气,而“不是……吗”则偏重于反问。

272、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宋国有什么罪过呢?

273、讨论与点拨相结合法。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社会,带有传奇色彩,引人入胜,可读性强,课本注释也较详细,教师可适当点拨翻译技巧鼓励学生反复通读全文,在粗通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课文注释,大胆试译课文。不懂的地方,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并进行适当指导点拨。

274、②登泰山而小天下.(认为天下变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