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句子之译为的句子(273条)之译为的句子(273条)

之译为的句子(273条)


1、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

2、直不百步耳。(直,通“只”)

3、如果你只能做力所能及的事,你就没法进步。

4、③代词:仅不代第二人称;指示代词。“那”“其中

5、 "不亦……乎?"可译为:"不……吗?","难道不……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

6、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趣同“趋”,取)

7、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缭”:连结,盘绕。)

8、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兴起。

9、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呵问。

10、我想奉命为国奔走效劳(迅速前往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申诉又不被允许。

11、①多于南亩之农夫(杜牧《阿房宫赋》)

12、如果我们不相信爱,那又为何而活?

13、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带着宝玉抄小路回到赵国。

14、用介词“被”表被动。 例如: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张溥《五人墓碑记》)

15、①词义的缩小。如“五谷”中的“谷”指“谷类”,今专指稻谷。

16、①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陶潜《归去来兮辞》)

17、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荆轲刺秦王》)

18、参考翻译:一根枝条从枝杈上冒出伸向草地,上面仅有的两片树叶在枝尖上惺惺相惜。

19、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20、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21、毋内诸侯 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22、夙遭闵凶 (通“悯”,怜悯)

23、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

24、①助词:表疑问语气,“吗”,“呢”;表测度,“吧”;表感叹,“啊”、“呀”;作词尾。

25、 Nothing could ever replace you.你是无可替代的。

26、归来吧,我要与世俗断绝交游。既然世俗的一切都和我的情志相违背,再驾车出游又能追求什么呢?

27、④如……何;奈……何?(把……怎样呢?)

28、合从缔交从,通“纵”。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29、偭秦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30、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31、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32、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Poor and strong, not falling Qingyun ambition.

33、就这样明天能为某人带去笑容

34、我之所以派部队把守函谷关,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故。

35、①代词:三人称疑问代词,表疑代词,哪儿,哪里,怎么

36、①“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一句中借助“地”可以推断“固”应当是名词,进而解释为“坚固的地方”。

37、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缪,通“穆”)

38、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39、御六气之辩“辩”通“变”

4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4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

42、终老不复取 娶,迎接女子过门成亲。

43、小不知及大知“知”通“智”

44、①连词: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转折,表修饰,表假设,表因果,表目的(“用来”)。

45、⑥安……哉(乎)?(哪里……呢?)

46、厚德可载物,拙诚可信人。Thick de can carry, sincere and trustworthy people.

47、而征一国 “而”通“能”

48、⑤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句中“梁君臣之首”是名词性短语,作宾语,而“函”带这个宾语,由此可推知“函”此时应由名词(“匣子”)活用为动词,可理解为“用匣子装”。

49、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王秦族矣。(《过秦论》)

50、 Whatever the future you are my light.无论未来如何,你永远是我的光。

51、蔺相如回国之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出使到诸侯国家能不受欺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

52、⑥……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

53、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鸿门宴》)

54、记住你的价值,它不因你的外观的不雅而贬值。

55、参考翻译:所以,我想,以你们的名义来对老师表示感谢是正确的,感谢他们在过去时而轻松愉快,时而痛苦难捱的教学时光里传授给我们知识,而且当然还要感谢他们那绝大部分是滴洒在我们身上的汗水。

56、参考翻译:此时此刻,请大家先把时间留给自己和家人,让我们庆祝圣诞、尽情狂欢。

57、真正的勇气不在于取人性命,而在于宽恕。

58、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泝流光(“泝”同“溯”:逆水而上。)

59、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

60、②直……耳!(只不过……罢了!)

61、②得无(微)……乎?(该不……吧?))

62、当众窃窃私语是没有教养的表现。To whisper in public is a sign of bad manners.

63、③(陈涉)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对“趣”字按其字面无法解释,如联系下文的“亟”(意同“急”),前后参照,可推知“趣”通“促”,意为“催促”。

64、赵国)想不给(秦国和氏璧),又怕秦军攻打过来。主意还没拿定,想找一个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65、如果您放弃灭郑的打算,而把它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66、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67、③何……之有?(有什么……呢?)

68、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69、用副词“乃”“则”“即”“皆”等表判断。 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例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即今之全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

70、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

71、始皇既没 没,通“殁”,死。

72、①与其……孰若……?(与其……,哪如……?)

73、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

7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而又何羡乎!(《赤壁赋》)

75、①副词,表测度,“大概”;表疑问,不译;表反诘,“难道”;表婉商,“还是”;表期盼,“可要”、“要”

76、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亡矢”与“遗镞”的结构是一样的,词的配搭是一致的。“亡”与“遗”相应,“矢”与“镞”相应。从而知道“亡”、“遗”都是失,就不会把“遗”理解为遗留或馈赠了。同样,可从“矢”是箭推知“镞”也是武器了。)

77、在我们的一生中,家人是最珍贵的礼物。

78、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困顿,失败。

79、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

80、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

8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82、③词的比喻义。如“金城汤池”(比喻牢不可破)。

83、参考翻译:由于各界人士的关心,我们又重新拥有了德累斯顿圣母教堂。

84、做了好事受到指责而仍坚持下去,这才是奋斗者的本色。

85、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86、①介词“凭借”;“按照”;“趁着”、“就着”;因为;“从”、“由”

87、⑤词的假借义。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通“擒”)。

88、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滕王阁序》)

89、形象是有教养的第二个太阳。Image is an educated second sun.

90、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

91、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物时刻变动,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停止。……而我们又羡慕什么呢?

92、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93、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94、主语后置: (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列子〉 快哉此风!(宋玉《风赋》) “美哉,我少年中国。

95、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是因为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夹,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它用心浮躁的缘故。

96、②连词,“因此”、“于是,就”。

97、一个专业的翻译软件,支持文言文翻译成英文、音视频翻译、同声传译等很多实用类功能,最重要的是翻译的速度快,准确率高,需要将文言文翻译成英文的朋友绝对不能错过!

98、①副词:表承接,“就”、“才”、“于是”;表转折,“却”、“竟”;表判断,“就是”。

99、本来就比不上他啊,那我将要怎么办呢?

100、③变姓名,诡踪迹。借助“变”可以推断“诡”应为动词,就可以避免将“诡”解为“诡秘”的错误,而较为顺利地将“诡”解为“隐蔽”。

101、④词的借代义。如“徒以口舌为劳”(代言辞)。

102、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103、指责旁人没有教养的人,表明其本身同样缺乏教养。He who accuses others of being uneducated shows that he himself is also uneducated.

104、 You are not a nobody.你不是无名小卒。

105、参考翻译:正如那些灾难中的幸存者对他们所获得的救助心存感激一样,我们也要对那些今夜无法与亲人团聚的人们心存感恩。

106、彼尔维何。 (尔,通“”,花盛开的样子。)

107、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苏武传》)

108、有时,如果你想触碰光明,你需先经历黑暗。

109、怀念着宫门而不能看见,在什么年月(才能)(像贾谊)到宣室侍奉君主(一样回朝为官)?

110、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廉颇蔺相如列传》)

111、②石之铿然有声者(苏轼《石钟山记》)

112、②连词:类似”而”的用法(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目的,表因果,表修饰。)

113、肉袒伏斧质。(质,通“”,铁砧。)

114、①高考题文言文中有一句“启听淮北取籴”,句中的“籴”就是一个会意字,联系“粜”字,“粜”的意思是卖出粮食,“籴”与“粜”相对,意思是买进粮食。

115、 日食饮得无衰乎?——得无,该不会,表揣测的疑问词 《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该不会, 表揣测的疑问词《促织》蒲松龄

116、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Ambition is not high in years, no ambition empty live a hundred years old.

117、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苏武传》)

118、请辞决矣 决,通“诀”,诀别。

119、我一下子起飞,碰到榆树、檀树之类的树木就停下来,有时或者还飞不到树的高度,就掉在地上罢了。哪里用得着飞上数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呢?

120、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衿”同“襟”。 “决”通“绝”)

121、②介词:“于”、“在”、“从”。

122、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例如: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覆之以掌。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虽董之以严刑,振(震)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孰与君少长?——与君孰少长?《鸿门宴》〈史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荀子〉

123、①何……哉(也)?(怎么能……呢?)

124、一个用着不错的翻译网站,拥有31种语言互译,支持文本翻译、文档翻译,文本翻译一次可以上传1500字,文档翻译支持上传PDF、docx、pptx文档,文本翻译支持一次上传的字数比之前变少了,不过日常用一下还可以

125、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陈情表》)

126、女为人臣子 (“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你)

127、 求,无乃尔是过与(同“欤”,语气词)——无乃…与?恐怕…吧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128、省略介词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 “赐之(以)彘肩。” 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译为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介词也要补充出来。

129、参考翻译:现在,我希望大家不要以为,我如此意味深长地展示我的拉丁文知识,是想让你们过后从档案里翻出我的拉丁文分数,证明他们给我如此明显的低分是多么荒唐。

130、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131、③句中“故”作动词“立”的状语,而状语一般由副词或形容词充当,据此可推“故”作副词“故意”讲。

132、这世上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

133、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吗)

13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

135、你想是怎样的人,你就是怎样的人。你想成为怎样的人,你就会离这个目标不会太远。

136、 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致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劝学》〈荀子〉

137、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138、 "如……何"、"奈……何"、"若……何"。这是三个同义的说法。意思是"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或"怎么对付(处置、安顿)……"。例如: 如太行、王屋何?(如何处理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呢?) 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啊虞啊我拿你怎么办呢?)

139、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例如: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

140、就这样即是黑夜也能闪闪发光

141、杯盘狼籍 (“籍”通“藉”。)

142、使者非常高兴,按常惠教的话来责备单于。

143、刀鞘保护刀的锋利,它自己则满足于它的迟钝。

144、真正的高贵是超越过去的自己

145、傍行八道 (傍,通“旁”)

146、是我们的希望让我们生存下去。

147、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

148、②代词:通“尔“,人称代词(“你,你的”)③构成复音虚词(而已,既而,俄而)

149、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人生。

150、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151、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

152、于嗟鸠兮。(于,通“吁”,叹词。)

153、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154、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过秦论》)

155、参考翻译:喜鹊被吵醒了,不满地喊道:“嘿!嘿!知道不知道 我还在睡觉? ”

156、零丁孤苦 (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157、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

158、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受”通“授”,义为“给予”。

159、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狐假虎威假:借助)

160、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相濡以沫,因此我的心愿是不能放弃奉养祖母而远离。

161、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162、曲终收拨当心画划。用拨子拨。

163、举酒属客 (“属”通“嘱”,劝人饮酒)

164、②词的引申义。如“我君景公引领西望”(伸长),成语有“引吭高歌”。

165、蒲苇纫如丝 韧,柔软而结实。

166、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

167、理想不是想想而已,是看清自我后的不顾一切。

168、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169、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荆轲刺秦王》)

170、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名字下加的美称。

171、只有美貌而缺乏修养的人,是不值得赞美的。Only beauty and lack of self-cultivation, is not worthy of praise.

17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173、哲学不是叫人信仰它的结论,而是要你思考。

174、Companionship is the deepest confession of love.

175、可是)一个人发难就毁掉了秦朝宗庙,(秦王子婴)也死在项羽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这是由于不施行仁义,攻守的形式就发生了变化啊。

176、①何其……也!(怎么那么……啊!)

177、 You have your entire life in front of you. that 's something to be thankful for .来日方长,要心怀感恩之心。

178、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何(以)…为,表反问的句式,为什么要…呢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179、 Success is about preparation and planning.成功在于做好准备和规划。

180、你进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请求舞剑助兴,趁机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

181、②连词:表承接,“就”、“便”、“原来是”;表假设,“如果”、“假设”;表并列,“就”;表转折,“却”、“但是”、“倒是”。

182、⑤古今同形异义。如“请指示王”句中的“指示”,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指”(指出)和“示”(示意给人看)

18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184、他人之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之谓也,…说的就是…《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185、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186、富贵不能淫。Neither riches nor honours can corrupt him.

187、云销雨霁 (“销”通“消”,消失)

188、輮以为轮 (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189、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派使者来禀告大王。

190、①疑问代词:“什么”、“哪里”;“为什么”、“怎么”

191、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向东边使郑国成为疆界,又想扩张他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

192、⑥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使”是动词,很显然这个动作是由“人”而不是“隶”发出的。这样“隶”只能作状语来修饰“使”,是“像奴隶那样”的意思。

19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194、①词的本义。如“(解)狐乃引弓送而射之”(拉开弓)。

195、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196、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

197、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198、 A little confidence is always good.带点自信是好事。

199、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

200、②声母相同(双声通假)。如“亡”通“无”,“胡”通“何”。

20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202、一个微软旗下的翻译网站,挺好用的,支持中文、法语、文言文翻译成英文等,翻译的质量也不错,不过只有文本翻译,适合日常偶尔用一下

203、生命就是一个一直在支出时间的过程,等时间支完了,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

204、本来就知道把生与死等同起来是多么荒诞,把长命与夭亡看做一回事纯是无稽之谈。

205、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Ambition is not the strong wisdom is not up to, the words do not believe the fruit.

206、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07、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对合乎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着代表使者身份的符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

20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劝学》)

209、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可予不(不,通“否”)

210、②词义扩大。如“涉江”中的“江”指长江,今泛指江河。

211、常在床蓐(通“褥”草席)

212、 Everybody deserves to be loved.每个人都值得被爱。

213、③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

214、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景通“影”,日光)

215、参考翻译:无论你们身处何地,祝福大家,圣诞快乐!

216、①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蒲松龄《促织》)

217、 "……孰与……"、"……何如……"。 这两种说法都是询问比较的结果,用法相同。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吾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 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一个离得更远?) "孰与"、"何如"还可以用来询问利害得失,或表示抉择取舍。

218、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

219、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拙的诚心,准许我实现这个微小的心愿,或许能够使祖母刘氏侥幸地寿终。

220、③其……?其……?(是……呢?还是……呢?)

221、 Love is everywhere.爱无处不在。

222、省略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 如:“以相如功大,拜(之)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 郑穆公使(人)视客馆。 屠惧,投(之)以骨。(《狼》) 在文言文中,介词“以”、“为”、“与”的宾语"之"往承上文省略。在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要补充出来。

223、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224、There is no perfect,There will always be struggle.

225、微笑不是快乐的太久,是太久的时间里忘记去悲伤。

226、 You learn to appreciate what you have.学会珍惜你所拥有的。

227、秦国对待,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228、 You can't let the past define who you are.别用过去来定义你自己。

229、⑧……非……欤?(……不是……吗?)

230、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

231、使工以药淬火 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232、当你能飞的时候就不要放弃飞,当你有梦的时候时候就不要放弃梦。

233、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例如: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34、②代词:代人代事代物;指示代词(这,这样)。

235、 Never let your hand haag down.永远不要轻易低头。

236、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

237、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è,高兴。

238、雄心壮志是茫茫黑夜中的北斗星。Ambition is the big Dipper in the vast night.

239、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原因)大概都出在这里吧。

240、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张衡传》)

241、Rules are the pillars of society.

242、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分析判断细节。

243、①介词:表凭借,“凭”、“用”、“靠”、“按照”;表原因,“因”、“由于”;表对象,“跟”、“和”;表时间、处所,“于”。

244、张衡派人)暗中探知一些奸党分子的姓名,一下子全都抓起来,官民上下都很敬畏,赞颂河间地区政治清明。

245、一时收禽 (禽,通“擒”,捕捉。)

246、事如此,此比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苏武传》)

247、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248、事情既然到了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249、A lot can happen ,between and never.

250、你不在意别人怎么看你,这很勇敢。

251、①设五寸之的,引十步之远。(有的放矢的:箭靶)

252、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Those who plant trees will cultivate their roots, and those who plant virtues will keep their hearts.

253、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

254、秦人大开关门引敌深入,九国的军队却迟疑起来,不敢入关。

255、共其乏困 (通“供”,供给)

256、①无乃……乎(欤)(恐怕……吧?);

257、②连词,表假设;表选择,“或”、“或者”

258、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259、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

260、一尊还酹江月。(尊,通“樽”。)

261、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归去来兮辞》)

262、请毕今日之驩。(驩,通“欢”,欢乐。)

263、在胜利与挫折的交错中不断成长。

264、苏武的伤势逐渐好了。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审处虞常,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

265、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苏武传》)

266、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267、我们可以把每次结束都看作一个新的开始和一次通向更大机遇的新生

268、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269、法令亡常 (“亡”通“无”)

270、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例如: 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韩愈《师说》)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司马光《赤壁之战》)

271、威武不能屈。Neither threats nor force can bend him.

272、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表现)

273、 You are everything to me.你就是我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