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句子修辞手法借代的句子(195条)修辞手法借代的句子(195条)

修辞手法借代的句子(195条)


1、 傍晚在楼台小坐,看到天上的飞鸟还巢,他会想家;秋风萧瑟,看到树木落叶归根,他会想家;每逢鱼汛,看到大海里的群鱼回游,他还会想家。()

2、 (2)几十把雪亮的刺刀闯进来。

3、 如: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现代鲁迅《故乡》)

4、①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5、 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

6、 ③罪恶的子弹还在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7、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8、④主人下马客上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9、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10、 学好语文,提升能力,做堂堂正正中国人!

11、③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为人民服务》

12、 侧重说明“我和闰土之间的隔膜”与“厚障壁”之间有“深、厚,隔开两事物,使两事物产生界限”的相似性,是借喻。

13、②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再见了,亲人》

14、 她体段柔软,仿佛生就一身藤骨。

15、 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摧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16、②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晏子使楚》

17、②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长城。——《观潮》

18、 轻浮的人正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毁灭,就象飞蛾扑火那样。

19、 小明在教室里打球,被老师发现了,老师说:接着打啊,没不说不能打嘛!xxx

20、 老师是参天大树,我们在肩头做窝。

21、 这次的抢劫是多么漂亮,多么彻底!

22、 ⑥正义被绑着示众,真理被蒙上眼睛,连元帅也被陷害,总理也死而含冤。(艾青《在浪尖上》)

23、③它们翻滚着,缠绕着,拥挤着,厮咬着,昂首甩尾,腾空而起,一路挟雷裹电,咆哮而来。——《黄河魂》

24、②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落花生》

25、 反复反复意回还,加强节奏如心弦。

26、 A.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27、②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趵突泉》

28、②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秋天的怀念》

29、 补充:白雪纷纷扬扬穿树飞花,春雪似乎也给人以春的气息,渲染热闹喜悦的氛围。

30、 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奉和令公绿野堂种 是借代的修辞 意思对一个老师桃李满天下芳名远播的赞美。

31、 今夜还先醉,应烦红袖扶 ——白居易《对酒吟》

32、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好》

33、 借代是修辞手法:鲁迅的《故乡》中“圆规插着腰系这围裙……”这句中的“圆规”就是代杨二嫂。

34、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山水》

35、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修辞:拟人;指的是推开门

36、 下列诗句中,与“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7、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38、 ①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

39、 音乐168547574道法397784607

40、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41、 夸张拟人比喻排比、反问夸张拟人、排比比喻、排比比喻

42、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修辞:

43、 南方周末写作实战训练营(第一季第4期)

44、区别: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作者自己的思想。设问是自问自答,有问有答,答在问外;反问寓答于问,有问无答。

45、 B.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46、 比拟是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说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47、明喻:最常规的比喻句,有本体、喻体、喻词(像、好像、如同等)。

48、 风儿清唱著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49、 修辞手法是非常重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运用修辞方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鲜明、生动。

50、 借代非借喻,借喻非借代。

51、 请听《排比歌》,排比好效果。

52、 借代可使语言形象鲜明,变化说法,避免语言直白,还可使语言简练、含蓄。

53、 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54、①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草原》

55、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文天祥《过零丁洋》

56、 排比给人以气势畅达,节奏鲜明,情感炽热之感。

57、 垂髫借代小孩;庙堂借代朝庭

58、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的一条。

59、 (1)晏子回答说:“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人肩膀檫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大王怎么说没人呢?”

60、①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桂林山水》

61、 ②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朴翅膀。《鸟的天堂》

62、 借喻侧重表达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

63、 借代的方法主要有:部分代整体;特征代本体;具体代抽象;工具代本体;专名代泛称。

64、①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十里长街送总理》

65、②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林海》

66、①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杨”实际上是指杨开慧,“柳”实际上是指柳直荀)

67、 借贷是语文学习当中的一种修辞手法。通常是指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或用事物的局部代替整体,就是借代。

68、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

69、 婉曲以模糊代替直言,给人以含蓄与深沉之美感。

70、一种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手法。反问一般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71、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见轩辕。修辞:

72、 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

73、①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一样?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本有趣的书,一盒扑克牌,一个百音盒,还是一只口琴…… ——《走遍天下书为旅》

74、 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表意凝练,易于记忆。

75、 恩重如山冷若冰霜成竹在胸胸有成竹

76、 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77、 夸张是用远远超过客观现实的说法来渲染强调事物的某一特点的修辞方法。

78、 “踩猫尾巴”也是比喻一种尖细刺耳的语声,再加上有些生气提高了音量,也就越发难听。

79、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附各年级期末考试方向)

80、③随后,她给我读了纸条上的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用心灵去倾听》

81、 ①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一样?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本有趣的书,一盒扑克牌,一个百音盒,还是一只口琴……《走遍天下书为旅》

82、①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

83、②轰隆隆!轰隆隆!雷公公把藏了好久的大鼓重重地敲了起来。——《笋芽》

84、 ③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越来越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85、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86、 ①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87、 ③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

88、 ②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

89、①那当然,“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可爱的草塘》

90、②但是懒的人怎么会知道有几棵树枯萎了呢?——《桃花心木》

91、③女人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古井》

92、 痛苦——痛苦是黑暗中的摸索,前进的路途中满是坎坷;痛苦是无人理解的悲哀,无助的面对一切挫折;痛苦是心灵最深的折磨,无泪且无法直言;痛苦是天生没有的表情,是烦恼中的恶魔。

93、 借代修辞手法例句100个⑥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

94、 C.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95、 修辞:借代,比喻,指的是:蛾眉借代美女,“乱如丝”用了比喻修辞,相似点是乱

96、①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花钟》

97、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98、①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阵暖暖的叮咛。——《听听,秋的声音》

99、看能否转换成明喻,能转换成明喻的是借喻,不能转换成明喻的肯定不是借喻。

100、比拟和比喻的区别。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喻本体,重点在“喻”。比拟的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101、 (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102、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例句:

103、③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越来越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104、③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唱歌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桥流水人家》

105、 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106、 ?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107、 父母的钱,难道我们就可以随便乱花,随意浪费吗?()

108、 一数14247484二数251341968

109、 ①步子虽然很小很小,作用却很大很大。

110、 什么花儿秋天阵阵香?什么鸟儿秋天排成行?桂花秋天阵阵香,大雁秋天排成行。()

111、 ?幸福是染色的画笔,能染红鲜花,也能染绿树叶;能给清澈的湖水染上透明的质感,也能给纯洁的心灵涂抹一层辉煌。

112、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反衬,借成双的鹧鸪反衬孤单的闺中女子。

113、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即“思”的意思,以此来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情)

114、 统(部)编版语文1一6年级下册生字练字帖3套

115、 使文笔简洁精练,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

116、 借代修辞手法: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借代的两个例句。①一队红领巾走出校园。红领巾——代替小学生②那个蓝体恤的歌声真好听。蓝体恤——代替唱歌之人

117、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过故人庄》

118、 借代富有形象性,事物特征更鲜明。

119、 这一类的比喻在上了年纪的农民口语中经常听到,这里使用也为塑造人物个性服务。这是文学创作的内容不再展开。

120、 修辞:借代,指的是:吴钩借代兵器

121、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

122、 (5)在中国xxx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用小米加步枪,打垮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123、 ?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124、 如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白成灰. ——李商隐《马嵬》

125、 笑捻粉香归洞户,更垂帘幕护窗纱 ——贺铸《浣溪沙?楼角初销一缕霞》

126、 杭州的西湖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127、 补充:“举酒欲饮无管弦”管弦借代音乐

128、 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129、 ①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30、 借代的本体与借体之间有实在的关系,一般地说,这种关系还是相当密切的;

131、 他依靠替罪羊逃脱了法律的制裁。

132、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例句: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133、比喻与比拟的性质不同、作用不同

134、 “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135、③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白杨》

136、③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穷人》

137、③罪恶的子弹还在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138、 参考答案:D(比喻)。解析:例句是借代,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A.借代,御苑,皇家花苑,代指长安B.借代,盈盈,状美女之仪表,这里借指梅花。C.借代,彩笔,指代文才。

139、 ②阐明本体的情况。本体的特性原先不为人知,用比喻加以形容,大家便一目了然。

140、 xxx,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柯岩《xxx,你在哪里》

141、 代修辞手法,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比如

142、 一群老人聚集在村口,鸡一嘴鸭一嘴地争个不休,毡帽头说“这树怎么也有五百岁了”。“哪有五百岁呀,充其量二百岁”,小胡子顶嘴道。睡不醒终于开腔了,象母鸡打鸣一样提着尖利而又蹩脚的声调说“胡扯,谁能说得清。“你不胡扯,踩了猫尾巴似的,难听死了。”小胡子又开始呛茬。

143、设问与反问的区别。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而反问则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作者自己的思想。例如:

144、②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我的“长生果”》

145、 桑梓借代家乡;桃李借代学生

146、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修辞:拟人,比喻;——杜甫《春雪》

147、相同点:都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

148、暗喻(隐喻):指的是有喻体和本体,但是没有喻词的比喻句。不出现喻词,而使用表达词:是、变成、成为、就是

149、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150、①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金色的草地》

151、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

152、 烽烟借代战争;巾帼借代妇女须眉借代男子;手足借代兄弟

153、 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154、 你越吼,孩子越叛逆?做好这2点,比怒骂1000句都管用

155、③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趵突泉》

156、③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请形呢?——《假如没有灰尘》

157、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第二个“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

158、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

159、你难道不想知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句话的修辞方式吗?

160、 竹径萧条平生壮志三更梦,云山缥缈万秋风一雁哀。

161、 看似悖于事理实则符合常情。舛互的作用在于强调近乎矛盾对立之中的某一方面,使之更为醒目、突出,以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62、 反问是四大句类中的一种(其他三种是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

163、 天空中下起了豆大的雨点。

164、 “吴钩”借代武器,“带吴钩”借代从军出征一事。

165、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

166、①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山水》

167、 鸟儿在树枝上跳动。(用拟人手法)

168、 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69、 (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提挈语,使排比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170、 校园里,一群红领巾在做游戏!这句话中红领巾代指小学生。

171、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修辞:

172、③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颜色。——《山雨》

173、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

174、 像、好像、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

175、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176、 小学精品QQ资料群(内有超多资料)

177、 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

178、①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荷花》

179、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80、 (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181、②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开国大典》

182、 看,那边来了个红领巾,(红领巾代指少先队员)。

183、 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84、 威尼斯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185、 (8)不拿大众1针1线,是3大纪律8项注意中的1条。

186、 以船的一部分“帆”借代船.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187、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188、 1~6年级音乐(上下)全册微课+课件教案

189、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190、 在文学作品中,比喻可以形传神;在政论文中,可使道理浅显易明。比喻是一种运用最广泛的修辞方法。

191、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例中第二个“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

192、 侧重说明“现洋钱”与“袁世凯”的相关性(“袁世凯”是“洋钱”的标识)

193、②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保住了这片土。——《青山不老》

194、作用:设问是为了加强读者印象,启发读者思考;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使语意更加鲜明。

195、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本来的名称,而借用和该人或该事物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修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