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句子幸灾乐祸的文言文句子(282条)幸灾乐祸的文言文句子(282条)

幸灾乐祸的文言文句子(282条)


1、①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3、⑷荀巨伯可称为甲文中的“贤者”,请从甲乙两文中各找出句原文,加以证明。

4、教师总结:要想知识常新,思想常新,还得多学习呀。真可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5、②在苏轼的眼中,欣赏月色(竹柏影)的美好,是快乐的。

6、①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蒲松龄《促织》)

7、列坐其次古:旁边、水边今:常用义为质量差

8、④ 有识知:指懂了事。识知,即知识。

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0、兔子不可能再得到,(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11、谁得而族灭(秦国)也 (省宾语“秦国”)

12、③ 呵(h ē ):呵斥,斥责。

13、②等到孔子离开周国时,老子亲自去送他。

14、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

15、讨论:你同意作者的这种看法吗?

16、俯仰一世俯仰古义:形容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

17、⑶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8、徘徊:徘徊于斗牛之间(①古义:明月停留。②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19、思考: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叙述的?

20、②帮助别人不要记在心里,受他人的恩惠不能忘记。 ⑶节俭 第二问示例:生活中我会节约用水,少用一次性物品,吃饭时会做到光盘。

21、指物作诗――即作“咏物诗”。过去训练儿童作诗,常常指定一件物品为题,要求在诗中既能说出该物品的特点,又能借此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是作诗的起步训练。

22、阅读下面两则《论语》,完成下面小题。

23、②宜未雨而绸缪______________

24、阅读选文,简要概括作者讨厌猫的原因。(4分)

25、①句中的“万钟(优厚的俸禄)、于(对)、何加(什么好处)”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6、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随着,适合)

27、翻译课文。要求一人一句,注意词义正确。

28、作者为宋朝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题目中的“伤”是“为……感到哀伤”的意思。

29、死生亦大矣,大事形容词作名词

30、①句中的“非独(不仅)、是心(这种心)、皆(全,都)、耳(罢了)”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31、②句意:饮宴和兴造房舍的缘由。所以:……的原因。

3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愚昧无知的形象。

33、②理清课文的写作层次和表达方式。

34、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幼年作诗的非凡才能和天赋。如:“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

35、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从骊山;向北,向西)

36、阅读下面两则文言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37、②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

38、②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39、③萧何且死____________

40、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

41、追问: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表现在哪儿?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看的?

42、分析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主旨。

43、①用词的精当传神。如第一段中写方仲永“啼求之”,一个“啼”字生动地写出了索

44、读课文,查字典,看注释,译课文。

4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46、 《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中,通过元方与父亲友人的对话,可以从侧面看出陈太丘对孩子守时守信、为人方正的教导。本文则是以孔子的话和民间俗语入手,引用前人经验教训,点出对孩子的教育应从小抓起,不能过度溺爱,可以看出颜之推教子有方。两者都较为注重对孩子早期的教育。

47、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48、①句中的“以(因为)、物(外物)、己(自己)”几个词是重点词语,注意互文修辞。

49、或以钱币乞之 8、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50、②“舍生取义”意思是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我们生活在和平时代,但当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受到损害时,我们应该以国家利益为重,为了正义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做到无私奉献,促进社会发展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能从维护正义而不怕牺牲有角度来谈理解即可。答案为唯一。

51、②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

52、②两个谁也不肯放,渔夫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渔夫看见了,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

53、 在选材组材上,"见闻"交织,详略有序。

54、从先人还家”从:跟从。 6、“前时之闻”:以前听到的名声。

55、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掠,宫车过也。(五个判断句)

56、②西望夏口(向远处看,眺望,动词)

57、正:正襟危坐(使动,整理,端正)

58、天资好的人,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变成普通的人,那些天资平常的人,如不接受教育,连普通人都赶不上了。

59、②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60、⑴下列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61、⑸请谈谈对【甲】文中“闲人”和【乙】文中“超然”的理解。

62、①外平不书:指鲁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攻破郑国,郑伯求降,庄王与他讲和的事。《春秋》中没有记载。外,鲁国之外的国家。平,讲和。书,记载。

63、②国家因为一个人而兴盛,因为一个人而败亡。

64、 B C A 【解析】 A 项“隐隐约约”的意思指看起来或听起来模糊,很不清楚,感觉很不明显;若隐若现,若有若无。在文中用来呼应“译作'心解'的,虽然简古,可是实在难解得很”。B 项“光明正大”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文中用来形容作者阐述自己仇猫时的坦荡。C项“幸灾乐祸”的意思是别人遭到灾祸时自己心里高兴。在文中用来形容人的坏脾气。

65、①益,更加;清,清芬;亭亭,挺直的样子;植,树立;亵,亲近而不庄重。

66、如: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注定要失败。或者不能怀有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等。

67、 先天的天资与后天的努力究竟哪一点对学习的影响更大?(训练思维的发散性, 言之成理即可)

68、九的血汗。”他用勤奋的一生发明了无数的东西,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发明

69、 你从方仲永的遭遇中懂得了什么?或者你从方仲永的遭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70、导入 课文,简介作者,解释文题。

71、② 恣(z ì ):任凭,听任。

72、即书诗四句”书:名词活用为动词,写。

73、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类,名词)

74、⑸两则材料都写了“莲”,但各有侧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75、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6、①从积累的中华民族历史上仁人志士的“舍生取义”的事迹概括作答。如:文天祥被无军俘虏后,宁死不屈,拒绝降元;闻一多怒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手枪等,答案是多元的。

77、养父母”养:赡养。 2、“传一乡秀才观之”一乡:全乡。

78、①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_____

79、②从全篇来看,行文也是笔墨极省,既高度概叙,以至难以再删一字,同时也富

80、杳不知其所之也(见不到踪影)

8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82、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短文。

83、①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如五岁时就“啼哭求之”,“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等。

84、侣、友: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85、泣:泣孤舟之嫠(lí)妇(使动,使……哭泣)

86、②甲文注重把教与学结合起来,乙文注重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

87、②示例:在危难关头,当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受到损害时,作为国人要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献出生命也在所不异:在和平时期,每个人都要为国家,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付出不求回报,无私奉献,促进社会发展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88、①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89、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90、②吴王愤怒地改变了脸色,(很)不高兴。

91、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乘辇车)

9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93、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

94、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95、①蔽,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甚,很,极。

96、使:①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动词,让)

97、选出红色词不属词性活用的一项( )

98、②句中的“是岁(这一年)、晏然(平安的样子)、徙(迁徙)、皆(全,都)”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99、②安:表反问,怎么、哪里;俗士:指一般人;道:说;哉:语气词,呢。

100、⑷【甲】文表现出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襟怀;【乙】文表现出作者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和清雅脱俗的审美情趣。

101、较好地落实了“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

102、2思考:这三个发展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有详有略,这样安排组织材料有何

103、②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

104、奈何取之尽锱铢 (古代计量单位,言极其细小)

10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名词作动词,等同,把??看作一样。

106、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107、经营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108、⑷①示例:文天祥宁死不向元军投降;苏武被扣于匈奴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史可法宁死不向清军投降,甘愿处死;谭嗣同在能够出走的情况下没有出走,而是选择了为变法流血牺牲……(写出一个即可)

109、③“辟阳侯欲知建”的句意是:辟阳侯想结交朱建。欲:想要。

110、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111、②句意:应当在没下雨的时候,先把房子修补完善。宜,应当。

112、文中“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三句中的几个副词对表

113、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14、在文中( )内给加点字注音,在【 】给加点字解释;

115、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你还有什么新的、独到的见解吗?

116、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少,年龄轻的人,长,年龄大的人。均是形容词作名词。贤,贤德之人,形容词作名词。

11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介宾短语后置)

118、②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名词作动词。

119、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6、泯然众人矣

120、①“故患有所不辟也”的句意是: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辟:同“避”,躲避。

121、邑人奇之”奇: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惊奇。

122、 在语言表达上,用词洗炼、生动。

123、①句意: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广,增长。

124、属:举酒属客(通“嘱”,劝酒)

125、于是:于是饮酒乐甚(①古义:在这时。②今义:紧接上事之后并由于上事而出现某种结果)

126、①年:年纪。驰:逝去。意:意志。去:消失。

127、结尾议论:言简意深,说理严谨。

128、啼”:一个字生动地写出方仲永索求书具的儿童情态。

129、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①表凭借,用来。今: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130、①吾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也。

131、⑤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132、 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出示教学目标:

133、秦人不暇自哀(哀自,宾语前置句)

134、名词作动词①映带左右环绕②一觞一咏喝酒

135、游褒禅山记(背诵第3段)王安石

136、尽:肴核既尽(形作动,吃尽)

137、课文导入 ,简介作者,解释文题。

138、缪:山川相缪(通“缭”,环绕,盘绕)

139、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连词,假使)

140、①重点词语:面:当面,名词作状语。面刺:当面指责。过:过错。

141、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表假设的连词)

142、陆蠡,现代散文家、翻译家,著有散文集《囚绿记》、《海星》、《竹刀》,译著有《罗亭》、《鲁宾逊漂流记》《诗经》两首

143、族秦者秦也 (灭族,杀死一族的人)

144、③句意:于是就命令士兵各拿一把茅草。敕:命令;

145、长桥卧(于)波,未云何龙 (省介词“于”)

146、②但是,这都是近时的话。再一回忆,我的仇猫却远在能够说出这些理由之前,也许是还在十岁上下的时候了。至今还分明记得,那原因是极其简单的:只因为它吃老鼠,——吃了我饲养着的可爱的小小的隐鼠。

147、②句意: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起。

148、检查预习二: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指正。学生齐声朗读。

149、放浪形骸之外放浪:古,放纵、无拘束。今:放荡

150、樵: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作动,砍柴)

151、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代词)

152、如:①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153、⑵学习文文言文可以用“迁移法”,下列迁移错误的一项是( )

154、⑶ (假如你是方仲永,你有什么话对大家说呢?)各位啊,我想对你们说

155、学生反复诵读课文,要求模仿范读时的语调、语速来朗读。

156、理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一句的语言特色。

157、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158、⑷根据上述材料,写出你对司马迁的评价。

15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160、③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

161、缦: ①廊腰缦回(名词,无花纹的帛,这里名词作状语)

162、③句意:案件也多得不胜数。狱:诉讼事件(案件)。

163、①发:兴起,指被任用。畎亩:田地。

164、③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竭尽,全部用出)

165、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为题,在课堂上即席发言,自己确定发言的角度和观点。

166、且为众人”且:尚且。 10、“固众人”固:本来。

167、齐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写作特色。

168、①多于南亩之农夫(杜牧《阿房宫赋》)

169、《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共120回,曹雪芹写前80回,高鹗续写后40回。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170、文中“王子”指的是?解释“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一句。

171、思考:方仲永由神童论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看的?

172、②探求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贯通古往今来变化的脉络,成为一家之言。

173、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174、 与学生建立平等对话的关系。

175、④伤仲永:哀伤,感伤,形容词作动词。

176、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

177、气候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178、尽: ①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尽善尽美(副词,达到顶点)

179、④固宜如此也____________

180、盘盘焉,囷囷焉(萦绕曲折的样子)

181、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______

182、③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

183、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184、⑵①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185、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

186、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次一等

187、子: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①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②今义:儿子)

188、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189、②缦立远视(形容词,通“曼”,久长)

190、⑤这是侥幸的,我想,幸而老虎很性急,否则从桂树上就会爬下一匹老虎来。然而究竟很怕人,我要进屋子里睡觉去了。夜色更加黯然;桂叶瑟瑟地作响,微风也吹动了,想来草席定已微凉,躺着也不至于烦得翻来复去了。

191、②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192、⑤易子:交换儿子。析骸:劈开尸骨。

193、②句意:这只是小信用,未能使神灵信服。孚:使信服;

194、②句重点词语:究,探求;天人之际,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通,贯通;古今之变,古往今来变化的脉络。

195、 课文朗读,注意读准字音、掌握节奏,把握语气。

196、1 学习本文寓理于事及纵向对比的写法;

197、取: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夺取)

198、传/一乡秀才/观之 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199、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有《李义山诗集》。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200、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雨或雪停止,此处是雨停止)

201、①句意: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求:探求。

202、②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03、④舍而止:旧注说是筑舍安营驻扎”,与当时情况不合。

204、这一段“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仅指什么?

205、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趋向)

206、②重点词语:忿然:气愤的样子。说:同“悦”,高兴。

207、①用词的精当传神。如第一段中写方仲永"啼求之",一个"啼"字生动地写出了索求书具的情态;"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环谒"一词把方仲永父贪利自得、可悲可怜的愚昧无知之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208、奈何取之尽锱铢(古代计量单位,言极其细小)

209、南、西、东:乌鹊南飞……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作状,朝南、往南;朝西,往西;朝东,往东)

210、在语言表达上,用词洗炼、生动。

211、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六个介宾结构后置句)

212、俯察品类之盛品类古: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今义:物品的种类

213、朗读接龙,每生读一句。要求:大声地读,读准字音、节奏,读得流利。

214、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15、①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名词)

216、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矣”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217、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218、这一段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有何特点?

219、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其父“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其受于人者不至”。

220、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21、《蜀道难》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风飘逸豪放,素有“诗仙”之称。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

222、陈胜、吴广次当行:次序、按次序引申为“轮到”

22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判断句)

224、受之天也”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即“受之(于)天”:从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赋予的

225、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226、对“伤仲永”的“伤”正确的理解是( )

227、《琵琶行》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倡导“新乐府运动”。

228、①句意: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229、②句中的“遂(于是,就)、还(回)、获全(获得保全)”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30、泝:击空明兮泝流光(通“溯”,逆水而上)

231、②因,靠着,就是;为,建造;葺,修整;新,使……新。

232、③传一乡秀才观之( ) ④邑人奇之 ( )

233、⑶【甲】“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或“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乙】“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

234、①从:跟从;乐其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235、—词多义是常见的文言现象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谓法当尔”的“当”意思相同的 一项是(3分)

236、或取诸怀抱怀抱古义:胸怀抱负。今义:①抱在怀里;②胸前;

237、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雨或雪停止,此处是雨停止)

238、动词的使动用法,所以游目骋怀,使??纵展使??奔驰,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使(怀)兴,即:使感叹产生,

239、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出现龙,出现虹)

240、⑶司马迁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用毕生的精力,倾注了全部心血,写成了《史记》。《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先例。特别是他遭遇不幸后忍辱负重,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的精神更为后人所敬重。

241、齐彭殇为妄作。“齐”字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

242、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43、⑴.古代汉字意蕴丰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44、①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如五岁时就"啼哭求之"。"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等。

245、阅读这则寓言故事,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246、 C 【解析】 A、B、D 项中的“而”均表转折,译为“却,但是”。C项中的“而”表并列,不译。

247、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248、③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

249、②行拂乱其所为____________

250、 (1)杖击、鞭挞到死也树立不起威严,愤怒日益兴盛也只会增加怨恨。

251、 捕捉到比自己弱小的动物就尽情玩弄,直到厌倦了才吃掉;天生媚态;配合时嗥叫,惹人心烦;吃了作者心爱的隐鼠。

252、齐读全文,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25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

254、②知:知道。恶:厌恶。以……为:把……作为。

255、①邑人奇之:以…为奇,形容动词作动词。

256、不使学”:三字看似平淡,却也点明了仲永终未成大器的原因。

257、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258、①这一段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有何特点?

259、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鼎当做,把玉当做,把金当做,把珠当做)

260、《老人与海》海明威:美国小说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61、①狱:诉讼事件;虽:虽然;察:明察;情: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262、明道中,从先人还家――“明道”,宋仁宗年号,只有两年(1032-1033)。“先人”。这是对已故父亲的称呼。按:王安石父亲名益,字损之,天圣八年(1030)曾以殿中丞知韶州(现在广东省韶关市),三年后以丁忧离职还家,王安石(当时13岁)随行。据此,这次还家当在明道二年(1033)。宝元二年(1039),王益卒于江宁(现在属江苏省)通判任上。王安石此文写于庆历三年(1043)故称“先人”。

263、①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陶潜《归去来兮辞》)

264、冯: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通“凭”,乘)

265、②“贼既至”的句意是:贼人已经来到。既:已经。

266、⑶甲乙两文中都谈到的美德是什么?在生活中你是如何做的?

267、①句重点词语:燕雀,麻雀,这里比喻见识短浅的人;安知,怎么知道;鸿鹄,天鹅,这里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268、设置分层练习,即基础题和能力题。基础题侧重音、形、义,能力题侧重写作和说话。分层练习全面照顾,既重基础,又重能力让各层学生都有成就感,有喜悦感。

269、⑵我两次“还乡”,见到了怎样的仲永?

270、⑷下列对两段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271、一: ①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数词)

272、或以钱币乞之”或:有的人。 4、邑人:同县的人

273、《师说》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散文家,诗人。和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274、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75、领悟课文语言表达简洁、洗炼的特点。

276、摽掠其人 (通“剽”,piāo,掠夺、夺取)

277、②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动词,做,当)

278、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 ④陶渊明独爱菊(喜欢)

279、②石之铿然有声者(苏轼《石钟山记》)

280、④自是|指物作诗位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81、⑶①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282、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