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帝a>成语词典名不正,言不顺名不正,言不顺的故事

名不正,言不顺的成语故事


名不正,言不顺

拼音míng bù zhèng,yán bù shùn

基本解释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名不正,言不顺的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再次到达卫国时,卫国政局发生重大改变,卫出公赶走父亲而即位,孔子认为这是“名不正,言不顺”。大夫孔悝拿出一堆金币要孔子为卫出公正名,说卫出公名正言顺。孔子严正地拒绝他的要求。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名不正,言不顺)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薪贵于桂 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无如鬼,王难见如天帝,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穷年累世 《荀子 荣辱》:“然而穷年累世,不知不足,是人之情也。”
嫁狗随狗 宋 陈造《题六幺后》:“兰摧蕙枯昆玉碎,不如人家嫁狗随狗鸡随鸡。”
付之一炬 唐 杜牧《阿房宫赋》:“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刑期无刑 语出《书 大禹谟》:“刑期于无刑。”
男女授受不亲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男女授受不亲,礼也。”
寸步不离 南朝 梁 任昉《述异记》:“夫妻相重,寸步不相离。”
杜绝言路 《后汉书·袁绍传》:“操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
明争暗斗 冯玉祥《我的生活》:“于是两方明争暗斗,各不相让,一天利害一天,闹成所谓‘府院之争’。”
不得而知 唐 韩愈《争臣论》:“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